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有效期: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H00998-0301-2020-0001 发布机构: 市城管局

市城市管理局201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1-23 10:15 访问量:

景德镇市城市管理局2019年度

      

2019年,景德镇市城市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精心指导下,以推进“双创双修”升级版为工作中心,以构建“整洁美丽、整齐有序、整治有力、和谐宜居”的良好城市形象为工作目标,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着力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现就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容环境再提升,助力“双创”迎国检

环卫一体化成效显著。深入推进环卫一体化项目,督促环卫作业公司强化日常清扫保洁,增加清洗冲洗频次,城市道路卫生明显提高,立面、水面环境显著改善,环卫设施管理加强,环卫装备快速提升。截至目前,我市环卫车辆增至3500辆,固定资产投入1.17亿元,道路机扫率已达90%以上。同时,为做好创文创卫迎国检工作,开展市容环卫综合整治,清理各类“牛皮癣”41万条,卫生死角650多处,日清运生活垃圾600多吨,冲洗工程车出入口510处。

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已制定印发《关于景德镇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在主次干道、重点路段、部分小区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目前已在主次干道设置分类式果壳箱,并在部分小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一方面安排定点定时定人收集,将可回收垃圾送到指定回收站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运往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垃圾滞留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掺混运输和处理;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市民开展垃圾分类前期工作。

垃圾处置终端管理加强。一是完成宋家山垃圾填埋场整改工作,对宋家山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实现水质达标排放,满足渗滤液处理要,还根据环保部门意见,对垃圾填埋场6000多平方米进行膜覆盖,目前垃圾场全时段稳定达标排放,渗滤液日处理量不少于300吨;二是做好寿安垃圾焚烧发电厂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要求按照环保标准进行生产作业;三是启动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工作。

二、绿化管养水平提升,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一)巩固园林市场化成效

我市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已实施近两年,绿化养护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是老城区绿化整治及改造提升更趋完善,全年完成40余条道路及点位的绿化整治和改造提升,补植草坪绿植约5万平方米;二是日常养护精细化管理程度提升,已列管绿化养护面积343万平方米,修剪草坪约384万平方米;三是完成重要节日的鲜花布置,累计布置各类草花360万盆,并在人民广场布置大型绿雕。

(二)绿化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等文件要求,加快推进街心花园和街头绿地的建设,今年已完成为宇路街心花园二期、西河桥街心花园二期(含停车场)和瓷源路街心花园二期(含停车场)3个续建项目,总预算1550万元,总建设面积2.65万平方米。同时,还完成了洪源、印机、下窑3个新建街头绿地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概算文本编制,总建设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

三、民生项目全面完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市容环卫设施

开展“厕所革命”。根据省“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工作布置和“为民办实事”任务安排,2019年我市城乡共需新建改建各类厕所192座,农户改厕1.4万户。我局秉承“关键小事、民生大事”的理念,以“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布局一批”为思路,全力推动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目前已制定印发《关于下达2019年度城乡公厕改造任务的通知》,并召开全市“厕所革命”工作推进调度会,截至11月底,已完成新建改建各类公厕194座,农户改厕1.51万户,超额完成全年厕所新建改建任务。

粪便无害化处理项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需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我局对照创文创卫标准,为解决粪便处理需要,精心规划,融合第二污水处理厂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节约财政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有效提高我市粪便无害化处理水平,提升城市卫生状况,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二)市政工程项目

1.基础设施静态养护

严格市政管理。保障城市市政设施完好率,严格规范城市道路挖掘审批程序,打击违章开挖道路等各类破坏市政公用设施行为截至目前,共受理涉及市政相关流转信息1039件,办结率、反馈率、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

加大养护力度全年对中心城区主次干道的沥青路面零星维修面积3.88万平方米人行道(花岗石、吸水砖等)修复面积1.51万平方米维修及更换各类检查井雨水进水井井盖1118余座。

2.城市道路整体提升

推进4条重点道路维修。根据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部署,2019年要完成4条重点道路的建设改造任务。分别是:高岭大道、昌河北路、中华南路和中山南路。截至目前高岭大道、昌河北路已全部完成,车行道沥青维修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人行道维修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中华南路和中山南路的人行道也已完工,累计维修面积约1.24万平方米,车行道沥青维修预计12月中旬全面完工,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

逐步推进道路全面提升。先后完成审计局至新安路支路维修工程、瓷源路路口渠化工程、昌江区背街小巷工程、瓷都大道豪德一期道路工程、新安路老年大学道路工程、昌河北路工程、602所厂区道路罩面工程、中华南路(十八桥至曙光路)人行道维修提升等多个项目工程,整体提升我市的道路路面情况,方便市民的日常出行。

3.污水顶管和污水管网工程。

先后完成陶阳南路污水顶管工程、陶阳北路和陶阳中路污水顶管工程、韭菜园水系清淤疏浚工程、海慧花园小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枫林佳苑小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九域一品小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  

(四)保障城市照明

1.打造亮化示范区。为推动城区亮化工作,致力打造河西片区亮化示范区,将路灯亮化维修工作进行区域重新分包,定人定责解决修缮维护问题,实现工作责任由点到面,确保实现“双创”要求装灯率100%,亮灯率98%的基础上,力争实现99%的亮灯率的新目标。

2.推进路灯LED改造。我局重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配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我市的LED照明设施节能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EMC)的建设,逐步使用LED新光源取代一批高压钠灯、节能灯等传统光源。预计,今年年底对部分城区5000余盏钠灯的改造将全部完成,届时城区路灯耗能将降为原来的60%。

3.做好日常管养。全年维修主次干道路灯2132余盏,里弄维修路灯613余盏,处理地埋电缆故障点212处,恢复铁叶门64处,修复破损路灯基础134座,矫正歪斜路灯15杆。处理雷雨季节里因恶劣天气损坏的路灯杆21起,处理人为破坏路灯12起,确保市区路灯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确保桥梁安全

1.做好维护管养。坚持每周三次对桥梁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置。全年投入桥梁管养资金38万余元完成对瓷都大桥等城市重点桥梁的桥面修补,修补桥面及人行道破损320余处,修补面积约810余平方米。

2.加强安全防护。一是增设桥梁安全设施,在白鹭大桥西侧通道新增2块限高警示牌、在景东大道桥两侧新增限载警示牌;二是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对管辖范围内的城市桥梁安全防护设施达标情况进行摸排,针对瓷都大桥、珠山大桥和昌江大桥未设置中央隔离护栏等问题及时上报,同时还对西河桥、紫晶桥等7座城区重点桥梁开展病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上报市政府。

3.召开培训会议。江西省2019年度桥隧检测员第一期培训班会议于7月31日在我市召开,提高我市城市桥梁隧道养护水平的同时也弥补了江西省市政管理行业对桥梁管理类专题培训的空白。

4.确保桥梁安全度汛。制定年度防汛工作预案,按照防汛需要补充购置防汛器材,确保全市桥梁安全度汛不出问题。全年拆除中渡口浮桥6次,处置浮桥度汛险情10余次。

四、打造亮点不断创新,严格执法探索管理新思路

(一)开展“公安+城管”,探索执法新模式

严格执法维护秩序。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创新开展“公安+城管”联勤执法,采取“5+2”、“白加黑”、“早中晚”工作模式,实行“三查”工作法,即日常督查、夜间督查和专项督查,推进户外广告、渣土运输、噪音油烟管控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全年共巡查督察发现市容管理乱象问题2966起,建筑工地管理乱象问题353起,户外广告乱象问题920起,渣土运输管理乱象问题366起;派发《城市管理领域违法(章)行为告知函》28份,通报各类重点问题45项;刊发《城市管理“双创双修”专项督查通报》6份,扎扎实实做好督察考核工作。

规划执法效率提升。为进一步提升规划执法案件的办案效率,针对办案过程中常见的系列问题,组织局直属执法支队业务骨干开展规划建设执法案件办理培训2次,进一步夯实执法队员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基础。2019年,全年办理立案规划执法案件34件,办结16件,18件正在审核通过,共计执法罚款金额321万元。

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执法。结合“双创双修”工作部署,联合市公安交警、城市警察等部门,深入开展渣土运输大执法活动,严厉查处建筑渣土运输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城市空气质量:一是定制度,将夜查工作制度化,每周两次检查辖区范围内的渣土工地,通过走访项目单位,与工地负责人开展联合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改进管理模式;二是严执法,增加晚间备勤力量,要求夜查执法人员准时到位,严把工地出入口,重点检查渣土运输车辆是否存在超载、超限违规运输行为,确认无违法违规行为才能放行上路;三是重联合,与公安城警、交警、各区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密切联系,集中查处不按规定运输建筑渣土等行为。全年组织联合执法12次,查处、暂扣违法违规运输车辆15辆,警示教育运输司机400余人次。

(二)创建无障碍环境城市,助力“双创双修”

创建无障碍环境城市是“双创”工作加分的选项,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制定《景德镇市创建无障碍环境城市工作方案》,《方案》已经市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于5月17日正式印发执行。目前全市各单位正在积极新建、改造不规范、不符合无障碍要求的人行道、公交设施、公厕、电梯等公共设施。

(三)创新工作方法,遥感航拍持续严厉打击“两违”

将遥感航拍和“公安+城管”联勤执法相结合,对全市100个网格实现立体与平面的督查巡查,确保“两违”实现“打早打小”,一经发现,立即拆除。截至目前,我市拆除建成区违法建设共计拆除面积32.0044万平方米,按照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我市拆除建成区存量违法建设累计进度已达94.51%。

(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

1.加快平台建设

2019年3月我市召开专题协调会,明确由市政务信息化管理局牵头实施“智慧城管一体化升级改造”平台建设,我局主要负责配合完成此项工作。截至目前,县(市、区)各建设场地已确定,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该项目工期计划3个月完成,新系统升级改造后将达到以下功能:

一是打通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各业务数据互访,构建智慧城管的资源汇集中心;二是实现对城区内主要桥梁健康状态进行感知监测、行业作业车辆监控、重要区域违法情况感知监控、照明设施状态感知监控、重要环卫设施监控、建筑工地扬尘噪音监控等,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三是建设完善城管业务管理平台,创新城管通APP、景德镇城市管家、景德镇数字城管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便民服务载体,推动“互联网+城市管理”全方位结合;四是建立独立完善高位的监督体系,创建市、县(市、区)一体的协同指挥派遣体系,逐步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五是提高管理效率,使城市管理中的作业(服务)、管理、执法、监督四个环节真正形成有机衔接、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2.发挥公众号实效

“景德镇城市管家”微信公众号是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形式,通过各种媒介推广的同时,不断拓展其服务功能,陆续推出城区大型停车场空车位查询、全市公厕地图索引和流动人口登记等多个系统,引导市民主动关注、主动参与。2019年,“数字城管”受理各类案件29154件,处理率为99.39%,结案率为96.64%。

3.加强城市管理考核

依托智慧城管平台,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考核体系,制定城市管理专项考核方案,加强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并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为我市“双创双修”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2020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开展双创双修工作

继续按照《景德镇市“双创双修”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双创双修”工作,对照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责任表和省明察暗访问题清单,确保负责项目不丢分,同时加快创建无障碍环境城市工作开展,争取获得加分。

(二)加强执法督查力度

继续坚持问题为导向,重点加大对市容市貌、渣土运输,户外广告等领域的执法督查力度,依照“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评测标准,及时查摆管理薄弱环境,杜绝管理盲点。同时加强建筑规划执法管理,对全市在建项目手续不全、未批先建、未按图纸施工等情况进行核查,并实施严管重罚,维护城市规划秩序。

(三)继续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继续完善环卫一体化PPP项目,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做好环卫设施工作,加快推进公厕提升改造任务,加强对宋家山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置终端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二是做好城市主次干道等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做到道路平坦、完好,坡道、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畅通、完好,无井盖丢失,地下管道畅通;三是做好园林绿化管养,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加快老城区绿化改造提升,进一步落实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并确保春节鲜花布置按时完成;四是配合市政务信息化管理局做好智慧城管一体化升级改造建设。

(四)大力提升城管执法队伍素质

继续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规范执法程序,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形象好、举止文明、执法公正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

景德镇市城市管理局

2019年12月16日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