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坚持以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整洁、整齐、整治”工作要求,稳步推进201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相关任务,扎扎实实开展扬尘综合整治、户外广告治理、打击“两违”建筑、建设改造环卫基础设施等多项工作,现将相关情况进行汇报:
一、2016年工作情况
(一)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做好改革准备
为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我局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学习《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住建厅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传达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各单位、科室负责人要明晰改革时间节点,确保改革不断、工作不乱。会上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改革重点。
(二)立足城市管理实际,加速立法进程
成立以副市长何军威为组长的起草领导小组,制定起草方案,同时为畅通公众参与立法渠道,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市城管执法局门户网站发布《征求意见稿》。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经第一次审议《景德镇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我局将继续配合进行二审工作,并最终报送省人大审议。
(三)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提升管理水平
1.扬尘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源头管理,全年审批建筑渣土58.9万方,查处无证运输建筑渣土行为12起;二是加强执法监管,全年对在建工地进行80余次抽查检查,查处各类问题65余项,整改62项,并对凯旋城等9家存在扬尘隐患的建筑工地采取停工整改等措施;三是采取联合执法,与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52次,查处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污染城市道路行为326起,暂扣运输车辆105辆;四是开展城市道路“净脸”行动,利用洒水车进行反复冲洗除尘,全年洒水9730车(次),冲洗绿化带959.7千米,洒水降尘面积99.9万平方米。
2.建筑规划管理实现常态化
建筑规划管理实施“二个一”标准,即“管理一盘棋、处罚一标准”,今年以来,督促在建工地新增围挡墙面积11930平方米,硬化工地出入口道路1200余米,同时强化对未办理建设施工审批手续、未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未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施工等违法违规施工行为的查处力度,一年来,共完成市规划局函告违法违规建筑案例12起,处罚建设施工单位12家。
3.逾期违规广告全面清理
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户外广告靓”的总体工作目标,深入推进逾期违规广告牌拆除工作,全力配合中心城区“穿衣戴帽”工程的实施。全年共拆除锦江之星宾馆、等楼顶大型逾期违法户外广告牌46处,拆除西山路等地外墙立面广告38处,拆除机场路“炮台”立柱广告2处,拆除各类灯箱广告396个,共计拆除面积5300余平方米。
4.大型装饰装修严格督查
为切实加强对300平米以上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装饰装修工程。全年共稽查装饰装修工程89个,下发事先告知书89张,作出处罚决定书89份。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民生工程
1.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任务
旱厕改造方面,召开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题部署会议对50座旱厕改造工作进行布置,计划昌江区30座,珠山区20座(条件允许可追加10座),目前9座正在施工改造,20座已完成工程招标准备施工,另外27座正在进行工程招标等程序。
垃圾中转站建设方面,景东大道垃圾中转站已建设完成,唐英大道垃圾中转站已完成土建建设,老电厂青塘垃圾中转站、岚山路垃圾中转站、瓷源路(洋湖)垃圾中转站、生态路垃圾中转站正在进行土建工程。北汽(物流园)垃圾中转站已测绘地形图,划出用地红线,即将开工。
新建公厕方面,一江两岸河东、河西两座高标准旅游公厕已完成选址:河西新枫街道新风路与沿江西路交叉口(昌江府)旅游公厕和河东景德镇大酒店对面旅游公厕,方案已确定,并委托设计院绘制施工图纸,目前两座已破土动工。
2.寿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目前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我局协调珠山区、昌江区垃圾进场,要求运输车辆全封闭施工,防止运输过程垃圾飘洒和臭味外溢,同时指导帮助企业完善合法合规手续及费用结算等问题。
3.宋家山垃圾处理场扩容项目。根据2015年7月7日市政府协调会议精神,成立宋家山垃圾处理场扩容项目部,今年以来项目部在完善相关手续的同时,按程序完成了扩容项目的各项招投标工作,目前工程项目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4.城市桥梁维修维护。今年,已完成白鹭大桥桥面和珠山大桥伸缩缝维修,共计修补桥面及人行道破损100余处,修补面积4100余平方米;完成曙光路桥10余米拦杆维修;完成广北横路桥100余平方米违建拆除、拦杆及踏步维修;完成中渡口浮桥码头维修;国庆前完成珠山大桥花卉更换工作,全年共计更换全桥花卉3次;完成新平桥护栏修补加密工作。
桥梁维修加固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南河三桥提载加固维修工程项目前期筹备和施工设计工作,待项目立项完成后将立即进行建设资金财审及施工招投标工作;天宝二桥加固维修项目进行了申报跟进;珠山大桥伸缩缝维修项目办理了报批手续。
5.城市路灯照明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照明路灯的具体要求,我市城市路灯亮灯率继续保持99%以上。2016年,我局完成了金岭大道路灯改造工程。金岭大道全程7.5公里,双边布置线路长达15公里,共安装341杆造型优美的中华灯。
(五)推行精细化管理,打造数字城管
1.“两街”精细化管理有效落实。“一年来,共组织大小规模整治行动326次,制止和纠正各类违规违章行为5200余起(次),其中取缔临时流动摊点800余起,清理商户玻璃门张贴的各类小广告3900余张。通过强化管理,“两街”精细化管理得到了全面落实。
2.逐步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管理。截至今年11月底,数字城管已与27家城管委成员单位联网,已共享(可用)高清摄像头数量为358个。2016年1-11月,我局共受理各类案件27829件(其中信息采集员上报25979件、12319城管服务热线电话受理920件,12345转办投诉问题49件、市长信箱2件、书记信箱2件、网站投诉建议34件、视频立案843件),交办率为100%,办结率为98.06%。
(六)持续打击“两违”,开展建成区违法建设整治
成立由市长为组长, 常务副市长、市纪委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景德镇市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景德镇市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行动方案》,明确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目标、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今年3月11日,向各区(园区)打违办下发了《关于再次调整拆除违章建筑认定标准的通知》,对原制定的违章建筑认定标准进行了再次调整,截止到11月,受理各类举报724起,整改到位697起,整改率达96%,共下达《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告知单》693份,《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催办单》225份,联合各区(管委会)组织拆违行动1270次,共计拆除违建面积197226平方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体制和机制不顺畅
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由于没有国家的顶层设计,我市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深化城管体制改革,但始终没达到理想状态,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和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和各区政府之间的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亟待进行系统界定。
(二)扬尘污染治理难度大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片面追求工程进度及利益最大化,环保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大;二是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场地多年未能建成,导致建筑渣土和装修垃圾无处消纳,造成偷倒、乱倒等系列问题。
(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困难较多
主要表现为:一是规划建设用地难是制约中转站建设的主要瓶颈;二是市民接受程度不够,阻拦周边垃圾中转站建设成常态;三是新中转站往往布点市周边,排水管网和电力设施不健全,影响正常使用和运转;四是很多需要改造的旱厕附近往往污水管网没有建设到位,导致这些旱厕改造难度大或改造成本高。
(四)数字化城管平台运行不畅
部分常规案件不能及时处置到位,督办案件久拖不决的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不顺,有时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问题属主或属地界限并不明确,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的问题长期存在。
(五)执法对立化舆论有待改善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是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工作性质其面对的情况往往是十分复杂、十分辛苦的。然而,在少数媒体片面的宣传报道下,经常性出现对城市管理工作的不实指责,乃至对执法人员的人格贬低,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同时,也严重挫伤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继续紧紧围绕“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打好城市环境卫生秩序攻坚战”及“整洁、整齐、整治”要求,不断提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加快推动城市管理立法工作
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已经第一次审议《景德镇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我局将继续以“开门立法”的理念,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完善,配合进行二审工作,并最终报送省人大审议。
2.深入规范城管行政执法体制
继续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坚持“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确定市、区两级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坚持“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相应职权、经费同时划转,强化“属地管理”意识。
3.持续整治构建长效机制
继续深入开展各项整治,建立齐抓共管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继续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加强与交警部门联合;二是重点强化建筑规划管理,建立管理台账,每月更新,实现常态化管理;三是加大户外广告牌拆除力度,确保对已逾审批设置期限的大型户外广告牌的拆除顺利进行。四是保持打击“两违”高压态势,深入推进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
4.加速完善城管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关注民生热点,将切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项目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宋家山垃圾填埋场、路灯、桥梁、垃圾中转站、旱厕改造等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逐步推进智能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