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乐平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增强法治保障,探索推行“劝导为主、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新模式,推动“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新模式,一体化整体推动城市大执法、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实干、实绩、实效书写新时代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首违不罚增添执法暖意。为逐步夯实城区店铺“门前区域”内的卫生、秩序、绿化维护,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对于店铺“门前三包”等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首违书面劝导教育,第二次包容免罚承诺,第三次才采取简易程序处罚,最大限度教育引导涉事店主纠正违法行为……以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工作理念化解城管领域涉市场经营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助力构建文明规范营商环境,正成为城市管理服务的新常态。截至目前,城区沿街商铺覆盖率达100%,并安装“门前三包”责任牌7000块。
对外地流动商贩,且其占道经营行为系初犯,未造成严重后果,执法人员靠前服务,坚持将服务理念融入执法,就近引导其到市商贸城“夜市”便民服务点,实现“在服务中规范管理,在执法中惠及服务”,让城市更有“烟火气”,执法更有“人情味”。规劝和实行“首违免罚”达1.8万件,创造了城管以来执法起数最多和新高、群众反映最好、满意度居高的新局面。
公益减罚激发执法善意。为破解城区人行道上乱停乱放、人民西路长期存在的占道经营等难题,着力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进程,乐平市城市管理局通过深化城市治理,大力实施“调研+领题”“马路办公”“城管大家说”“专项执法+商户自治”“媒体+执法”“多元共治+全民共治”大格局等诸多新模式,让城市管理从“小切口”看到“大变化”,让广大市民与“城市管理+服务”和城市文明“面对面肩并肩”同行。通过一系列实招,办成一批“幸福微实事”,把服务和治理的“触手”延伸到“最后一米”,打造“幸福之城”的暖心服务,全力推动改革与城市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把改革实际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工作实效,让民生“破题清单”逐一转化为“服务清单”“满意清单”。大学生暑期练摊区合理设置摊位73个、免费爱心摊位22家、潮汐摊位140余个、“马路办公”(店面招牌更换方面)85起,广大市民体验城管、自愿参加城市管理文明劝导达2156人次,“媒体+执法”对乐平人民西路长期存在的占道经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轻微速罚释放执法活力。对于城区随意倾倒垃圾等轻微违法行为,一方面执法方式人性化,另一方面为发展保驾护航。“轻微速罚”极大地提高了执法效率,让违法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纠正。执法部门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于轻微违法行为,简化执法程序,缩短处理时间,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既提高了执法效率,又减少了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对112起首次违反、情节轻微的违反案例给予免罚处理,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从执法为主到服务为先。执法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要激发市民内心的自觉,将法律规范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探索推行“劝导为主、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新模式从理念入手,破解思维定势,重新定义行政执法理念,坚持创新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理念,改变以往“执法=处罚”的错误观念,坚持“执法+服务”提升社会治理温度。
从“纸上办案”到“指上办案”。聚焦群众和执法人员反映的执法程序复杂、文书繁多、耗时漫长等“老大难”问题,继续按照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工作理念,通过探索研究“微执法”应用场景、开展“非现场执法”试点等,让行政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从大力宣传到便民服务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在落实“门前三包”的同时,争取新闻媒体积极支持配合,重点加强对市民文明经营、守法经营和理性消费、文明消费的宣传引导,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全面提高对占道经营违法性、危害性的认识,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管理环境。另一方面,增强专业市场的竞争力,建立科学的专业市场经营机制,不断适应市民生活需求和大众生活习惯,合理控制专业市场物价水平的波动,吸引周围消费人群。
同时,以不影响交通秩序,不影响市容环境,不影响居民生活、不影响卫生安全的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公共空地和具备条件的背街小巷,按照合理选址,专业销售,限时经营的要求,设立美食一条街、小商品限时经营市场等,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平台。通过规划设置相应的便民市场,从而聚集消费人气,逐步疏导和取缔流动摊点,真正为民办实事。
来 源:江西营商
编 辑:程元亮
审 核:王昊纬
复 审:王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