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高新区的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兴航空”)培训中心二楼,身着统一蓝色工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埋头苦干。这里是昌兴航空的技术部,他们承担着研发创新的重要任务。企业副总经理吴唐生面带微笑地说:“就在昨天,我们刚为新加入的30余名大学生员工组织了系列入职培训活动,希望他们能迅速成长,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
昌兴航空恪守“人才兴企、创新引企、文化强企”的发展战略,立志一流、追求卓越,在科研创新领域不断追求自我突破。吴唐生介绍:“我们目前一共研发了52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直升机桨叶柔性梁成型模自动化设备和热隔膜机属于国内首台,填补了相关装备的空白。”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优势方面,已经得到了航空、航天制造企业与院所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在零件车间参观时,会发现车间内多是些高大的机器,工人很少。工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发布指令,指挥这些“庞然大物”完成一道道工序。
机械的自动化外壳背后,有着一个庞大的数字化网络。车间数控机床设备的数据可被智能采集,透明而实时;数字化建模、控制、管理技术贯穿于车间的生产运行、工艺执行、库存物流、质量控制、设施维护等过程;在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上启用的MES管理系统,实现了工艺清单、工时定额、工人分派、工序质检的全面跟踪。
数字化应用为昌兴航空的制造能力打下了基础。“公司坚持做强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一大主业,实现‘研发与制造’两翼齐飞。”吴唐生告诉记者,2018年、2023年,公司的航空零部件生产项目分别完成两期建设。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下,自2018年以来,公司每年在经营产值、上缴税收、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上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产值同比增长21.77%,上缴税收同比增长92.94%,实现利润4000余万元,更是全国唯一一家为所有国内航空主机厂配套复合材料模具的民营航空企业。
一系列惠企政策也令吴唐生感受到了温暖,“特别是‘3+1+X’发展战略,让昌兴航空作为民营企业在发展资金、企业减免税费和人才发展上都得到了实打实的帮助和支持,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十余项项目的扶持资金与引导资金支持,强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技改与研发创新项目的落地,为支持昌兴航空的上市,高新区还专门实施了技改补贴、租赁补贴、专项奖励。
当前,昌兴航空正处于即将上市的蓬勃发展时期,大型工装生产项目、航空零部件二期工程、航空零部件检测大楼、部装生产、沈阳分公司复材基地等多个项目在加速建设。未来,昌兴航空还将以一往无前的斗志与勇气做优、做大、做强,提升规模实力,打造成为一个集团化、现代化的一流航空企业。